|
化工原料一片上涨哀嚎中,下游企业不堪重负,或迎来拐点?今年的“双十一”,许多人沉醉在疯狂的购物时,部分大宗商品、化工原料上演了一出大屠杀,满屏皆红。 作为标志性暴涨大宗品种的沪铜,由涨停到一度跌逾3%;典型原料产品之一,TDI也在呼啸飙升后开始回归理性。 化工品不可能永无止境的涨下去,市场何时迎来拐点?大宗商品暴跌,这是否是市场放出的 个信号? 今年化工原料罕见上涨,下游企业一片哀嚎 每年的 *后两月是传统旺季,下游企业本以为可以赚点小钱好好过年,谁知煤炭、铁矿石及化工原料一路疯涨,各种辅料也比拼着涨价,再加上运输成本上涨,人工工资也涨, *后竟然连微信支付宝也要收手续费了,深感压力山大……眼看出口和内需毫无起色,品牌商还在为价格战拼命挤压供货商,这可真是一夜白头的节奏呀! 化工品为什么会持续性上涨呢? 从宏观层面来看,与资金流动有关 2012年之后,央行为了刺激经济增加了货币流动性,但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资金不愿意进入实体,开始在不同资产之间流动。 2014年股市在资金的推动下大涨,但是2015年股市暴跌之后,资金迅速逃离股市,而之后人民币相较美元的贬值,迫使商品对内进一步升值,这两者共同促成了大宗商品的由熊转牛。虽然之后资金一度流入房地产市场,但是在房地产限购措施的抑制下,资金开始流出,回流到大宗商品市场,造就了国庆之后商品的疯涨。 从细分行业来看,供需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上涨的化工品中,有些涨幅很大,但其实有些涨幅很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则是每种商品各自供需基本面的不同。 以PVC为例,截止到今年11月11日为止,它的价格较去年年末上涨了61.4%,成为化工品表现 *为强势的品种之一。其 *根本原因就是政府政策导致的供需关系改变:因电石法生产PVC的污染较大,去年年底政府出台政策,淘汰污染较为严重的PVC生产装置。中小型PVC生产企业由于工艺落后,没有相关环保配套设施,纷纷停产,导致了不可逆转的产能削减。直接导致严重的供大于求转换为供小于求, *终导致了PVC价格的大涨。 再例如甲醇,11月11日价格较去年年末上涨了42.5%。从下游需求来说,煤制烯烃/MTO的兴起导致其需求端是化工品里面表现 *好的。截止九月底,国内甲醇制烯烃装置共有27套,设计产能大致在900万吨左右,潜在的年消耗甲醇量达到2700万吨左右。另外,由于上游煤炭的价格持续走高,工业用天然气价格的调涨,甲醇的成本支撑作用更加强劲。 价格上涨使得去库存局面转为补库存 库存是需要成本的,只有在价格不断上涨、商品可能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才会选择补库存,因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然而就短期而言,企业的补库存能力受制于生产能力,只有产能上升才能带来库存的持续增加。因此,行业的价格和收入增速可以判断企业补库存的动力;行业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增速可以判断企业现在及未来的产能投放,进而判断企业补库存的能力。补库存的动力和能力同时具备,整个市场才会彻底转入补库存阶段。 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得出结论: 煤炭开采业去库存可能即将结束,而石油开采业仍将持续去库存; 煤炭化工、石油化工业可能已经在补库存; 化学原料与制品业、化纤行业的去库存可能即将结束。 市场已出现拐点,回归理性? 一些大宗商品和化工原料在双十一午夜出现了大降价,11日晚间九点开盘时,依然是疯长走势,但半小时后,作为标志性品种的沪铜,由涨停到一度跌逾3%。TDI也是在狂风暴雨后开始冲高回落,让一些生产企业缓了一口气。 资金就像兴奋剂一样,可以在短时间内推动某个资产大幅上涨,但是一旦资金撤离,该资产就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参照2014-2015年的股市)。市场重回供需关系。 *典型的莫过于TDI,在库存渐渐补起的大环境下,TDI已默默回归理性趋间。华东市场价格回落至31000元/吨,华南市场价格回落至28000元/吨,华北市场价格回落至30500元/吨。 目前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下游企业本身就生存困难,如果无止境地纵容原材料如此上涨,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经济恶化。并且从 政策层面上来看,去产能、去库存仍然是目前行业调整的大方向,虽然小部分行业可以通过行政措施强制去产能(例如PVC),但绝大多数品种还是要通过价格处于低位的方式将落后产能淘汰。因此在化工品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化工品也是难以持续上涨的。 |